
rouge

柳美里的小說,買了很久也弄丟了很久,
這次重讀的是書城買的新口紅。
大一的時候看了改編的日劇,所以找了原著來讀,
甚至國文課還寫了好幾千字的讀書報告。
當時為了湊字數確實費了一番苦心,但寫了什麼倒是一點也不記得了,
(這證明規定字數實在是作文的大敵)
只記得作者的文字十分纖細,十分對當時自以為文藝少女的我的胃口。
現在重看這本書,又看到了一些新的東西,
就是偽裝的必要性。
人活在社會裡到底能不能做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粗略劃分了書裡的幾種處境:
做自己/過想要的生活
隱藏自己/為了過想要的生活
做自己/不知道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隱藏自己/忘了自己到底要什麼
因為現在不是在寫報告湊字數,所以就不分別舉例了。
在這個世界上,向現實低頭的人是佔了大多數的,
當有人能夠將理想而非社會價值觀放在第一考量,
旁人的憤怒、羨慕、嫉妒等各種情緒隨之而來。
主角不喜歡化妝,因為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她堅持不想偽裝,滿足於現有的生活,
即使遇到社會壓力依然如故,有點理想化的設定。
這個設定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她要的東西不多,
而且她的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幾乎沒有重合的地方。
(想想里見教授,就大概可以推測這種死硬派有多稀少)
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她一個人,要這樣過日子直到老死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我們所居住的真實社會並不是個只有welson可以談心的地方。
當一個突發事件闖進她的生活,主角被迫踏上舞台,
而且一砲而紅,就算她想過平凡人的生活,
所有與她工作相關的人也不可能讓她這樣做,所以盡全力說服她,
一個人跟一群人拔河,誰會贏?
看深一點,書中的化妝其實就是一種偽裝。
出門前化妝就是在面對他人前,擺出最適合的姿態,
當然不一定是本來面目。
(詳情請見很久沒有新文章的第一名她家,有精闢的分析喔)
主角習慣用本來面目面對身邊一切,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
但在維持自我或與公司妥協之間發生拉扯,還是不得已畫上了妝。
在社會化過程中,我們學會見人說話,有些事即使不願意還是得去做,
因為從小到大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是的,我們還是長大了,而且在不斷的練習中越加熟練。
我們戴上了面具、說著違心的言語、做著不想做的事,
這些主角所不願做的,卻是我們生活中必經。
主角單純地想做自己,不接受任何的灰色地帶,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也擁有這樣任性的權利。
主角成長過程中,人際關係有障礙,不太能融入團體的生活,並且拒絕上學。
也許,她一直沒有社會化,以致於無法接受偽裝這件事,
其實她只是比較晚才完成這個"長大"的歷程。
能夠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人畢竟是少數。
完全不加掩飾面對他人的人,很直,但是易折。
人生本來就不是我們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看看劉建明,他想做好人還要法官答應呢,
所以我們會遇到的問題簡單多了。
面具有拿下來的時候、說夢話總是很誠懇的、
想做的事都還沒找到怎麼知道能不能做呢?
重看完口紅,我發現作者的文字不但纖細而且很執著。
也許就是要這樣一股勁往前衝才能寫出小說吧。
不過太執著的人真的是會讓人害怕啊。
關於圖:因為太胖所以被凌遲or
被社會期望/自我期許切割,擁有纖細心靈的口紅。